反思哀牢山地质人员遇难事件!深山作业应做好

2022-01-31  
11月22日,根据普洱市失联人员搜救联合指挥部通报,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工作人员,经全力搜救,已全部找到,均无生命体征。(澎湃新闻)
“哀牢山最易迷路,是因为它的每个山包的山头都是高圆面,每一个山头都一模一样,没有任何特色,所以走进去之后就极难分辨清。”
有网友认为,要学会雨天搞出篝火的技能,非常重要。只要有砍刀或是柴刀,并且牢记不要在潮湿森林中搜集枯枝做燃料(湿润环境中朽木很难点燃,即使燃烧也会很快熄灭),要伐取活树作为薪柴。那么多的树木,能够失温,令人匪夷所思。不过,活树尤其是阔叶树,必须离断主干,因为一棵长在地里的活树,在火堆中燃烧时会不断有烟。
另外,野外生存能力训练也很重要,那些经验是活生生的列子总结的。所以,计划周全,模拟训练不是说着玩,大意不得!
在当地樟盆村村民的认知里,他们进山最怕的就是雨天,因哀牢山温差很大,且下雨后山中弥漫着大雾,能见度低、气温更低,这是他们上山的忌讳。
4名遇难的队员或在事前准备不充分、无法返回的情况下露营在了山间。“从携带的设备看得出来,他们没有山上过夜的计划。如果在冬天哀牢山搭窝棚过夜,那肯定扛不住的,是最容易出危险的,专业人士应该明白。”
笔者认为没有保障措施,危险系数太大,进山应该和保护区结合,结合好保障措施,确保生命安全,再完成科学考察。一定要有预判危险的能力,当发现身处险境时,人员安全是首要的,要及时撤离作业地点。